“我们的节日·活态非遗”系列活动——兰州鼓子与丝路民谣在我院举行 |
为庆祝建党98周年,进一步推动兰州市文明城市创建,学院于6月29日下午在兰职讲堂举办“我们的节日· 活态非遗”系列活动——兰州鼓子VS丝路民谣。兰州鼓子艺人陈增三团队、旅行者乐队的吴俊德先生和他的团队同台献艺,为学院师生奉献了一场精美的非遗音乐盛宴。本次活动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、兰州市文明办主办,兰州职业技术学院、兰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承办。 “兰州鼓子”作为兰州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“兰州鼓子”历史悠久,特色鲜明,曾在兰州地区广为传唱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增三先生更是多年致力于传承推广此非遗项目,使这一地方文化的瑰宝得以存续和弘扬。 由吴俊德、张智、文烽、小舟组成的“旅行者乐队”是著名的融合世界音乐乐团。他们的音乐植根于西部,蕴含了丝绸之路多民族丰富的音乐元素和饱经沧桑的异乡味道,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。在他们的演出中,冬不拉、口弦和呼麦都是音乐类国家级非遗项目。 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各有千秋,风格迥异,但都展现出各自音乐中深厚而浓烈的生命力量。因为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源于西部苍茫的土地和坚韧的生活。此次兰州鼓子和丝路民谣的对话,是黄河与丝路的一次畅谈,是三弦与冬不拉的一次共振,是“我们的节日·活态非遗”活动的一次特别律动,是兰州市文明创建主旋律中跃动的音符。 演出上半场,陈增三团队为大学生们介绍了兰州鼓子基本知识,并演唱了《草船借箭》《俞伯牙抚琴》两段经典曲目,韵味绵长古雅。下半场,旅行者乐团相继上演了原创作品《额尔齐斯河之四季》《旅行者》《绿色荒原》《巴克图口岸》《依奇克里克》《罗布泊》《黑戈壁》等。演出现场高潮迭起、掌声雷动,令观众目不暇接。 供稿:非遗学院 班岚 摄影:宣传统战部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|